甘家伦,法社学院法学1703班学生,他在19年年底成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今年5月成为了全国第113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始于偶然,终于毅然
2019年底正处于大三的甘家伦同学通过红十字会在学校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中认识并了解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他认为这是一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给患者带来希望的一次机遇,便当机立断报名参加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行列并接受了血样采集入库。
2021年2月份过完年不久后,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来电,被告知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了。“我感觉到很意外很惊讶,没想到入库没多久就配对成功了”这是他收到配型成功消息时的第一反应,但在诧异之余,他很快做出了同意捐献的决定,没有半点犹豫,因为这本就是他当初选择血样采集入库的初衷。甘家伦同学坚定的决定,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更是重燃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他如愿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那一天起,他一直在期待。
切身体会,感受铭心
对于甘家伦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决定,他的父亲是理解并极力支持的,而他的母亲则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伤害,但在他再三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普及相关知识后,家人慢慢理解甘家伦的愿望。终于在父母的支持下,甘家伦同学便联系了红十字会,并开始了采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是有史以来所经历的最特别的一天,甚至是一周,一想到可以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生命,自己也是幸福的”甘家伦同学说道。从初步匹配到高分辨匹配,再到体检,各项指标均达到捐献要求后,甘家伦同学来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动员剂注射,经过几天的准备,于5月20日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在采集过程中甘家伦同学从医生口中得知对方患者情况较严重需采集更多相较于正常采集造血干细胞的量,因此他的采集时间长达近6小时比正常采集时间长出2~3小时。
捐献的整个流程相对漫长,期间可能会有一些不适的药物反应,这对捐献者而言也是一种考验。“我只是在开始采集时感到紧张,护士将各种针头扎进手臂上的血管里,虽然身体上没有不适,但在视觉上还是有一定的冲击的,确实感觉到了很紧张,但整个过程里,医护人员的陪伴还有自己不断调整心理状态也慢慢适应并消除了这种紧张感”在谈到捐献之后身体有无不适感时,他说道,在跑步和打篮球时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没有像捐献之前好了,但这种不适感是短暂的,在通过几天的适当运动和休息后,身体也在慢慢恢复正常。
实现价值,爱在四方
在谈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时,他以自己为例,讲道,对个人而言,这是在大学阶段里做过最有意义且最难忘的事情,不但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是在毕业之际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对于社会,他觉得可能自己一个人的这种力量很渺小微不足道,但是他相信只要有萤虫之火的存在,势必会带动更多的光芒汇聚成一道光,能够让更多的人发现并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中去。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每个志愿先锋的代表,这无关他们的身份、地位与年龄,他们只是在大家身边默默的为社会做贡献。“我其实一直都在为司法考试做准备,想投身到人民警察这一神圣的职业当中去,为社会服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他对之后职业的规划和选择做出的决定。当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带来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时,甘家伦同学再一次坚定了他对人民警察这一职业的向往,去做新时代最具奉献精神的人民警察接班人,继续谱写无私奉献的新篇章。
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甘家伦同学以亲历者的视角发现,当他将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消息告知亲朋好友时,他们大多数的反应都是疑惑与陌生,而对于造血干细胞相关的知识更是一头雾水。为此他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有关造血干细胞的宣讲活动,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并能够从中理解它所承载的生命意义。他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宣传队伍中,并大力宣传和呼吁更多的人去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公益事业中,为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数百万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火种。
不平凡总是在平凡中孕育。甘家伦的无私贡献为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他用爱心和奉献书写大学生活中绚丽的一笔,对于两个素昧平生的捐献与受助者而言,他们因为“干细胞纽带”联系到了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接力。
(文字:才佩卓玛 图片:甘家伦 编辑:李敏航 黎小渫 审稿:赵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