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借此书详细地介绍了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成和相关风俗。书本中的一些内容关乎历史,离我们比较远,但是有一部分内容和情感,我能有机会切身体会,因此本以为枯燥乏味的书变得吸引人了。
乡土是国家发展之始,是有厚重感的独特存在。当然,乡土是在随时代发展的,只是脚步相比城市显得十分沉重与滞后。也许是因为书中所说的,乡土人的愚笨吧。重新审视此处所说的愚笨,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到位的形容词。是乡土人世代不变的骨子里的坦率的一种形容。环境限定了乡土人的眼界,很多人一生所及之处就只有一方小小村落了。每个村子都是一个小小社会,形成了一个个“粗笨”的群体。乡村的存在,体现了历史的痕迹。乡土人是粗笨固执的,但是乡土人却也是热心淳朴的。他们用自己仅有的认知,用最原生的社会,带动了最初的社会发展,
乡下是土气的,但是它就一直这样存在,发挥着城市无法发挥得功用。在我看来,乡下是一个在平凡中伟大的存在。乡土的文化发展的很慢,在如今,大多数乡下青年都会选择走出去,它的文化力量只能在全社会的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缓慢增长。如今的大部分乡下人,变得稍有文化,但却不精通,这是一种幸运吗?我思考不清楚。
如今的乡下人不似多年前那般“粗笨”,但他们往往仍保留了淳朴的天性。假如说这个社会是一个家庭的话,乡下人就是孩子,城里人就是大人。孩子的各种欲望是最原生的,相比成年人,他们往往是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并且很容易满足。我认为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乡下人,本质上仍然是踏实、热情的。交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乡下人不再依靠田地生存,视野也有所拓宽。但是他们的村落仍然存在并且得到更加规模化的管理。邻里之间的情分,从小到大不变的面孔,只是随时代发展换了一些呈现方式罢了。
旧社会里,乡土习俗是繁琐可怕的。但是如今,习俗们也开始与时俱进。女性在当下,免受很多身心上的折磨。比如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很多地方已经被取缔,虽然不可能根除,但是它正在向好的势头发展。不过在我看来,有些习俗的变身不是那么的成功,甚至有些畸形。乡下人热情,为把这热情发挥到极致。逢年过节会有大额的人情礼品开销,久而久之,庆贺的意味已经淡过收钱的意向了。是的,这一定会改变的,毕竟社会发展这么快。但是它接下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不好预测吧。
乡土气息,我想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新中国,是始于乡土的。乡村它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如今它还不是很完美,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但是它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它在社会中平静如水,却又有着自己的洞天。
(文字:19届社会学新生—李楚红 编辑:张妍)